在写给院党委的请战书里,省七院儿科护士长周兴棉写下了铮铮宣言。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市落实企业扶持政策,扩大稳岗返还受益面,将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的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职工总数20%。收到首批稳岗返还资金的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宏伟说
在河北金牛原大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白玉正在进行板蓝根装袋作业。疫情期间允许用人单位延期办理参保登记、缴费等业务,放宽一次性补缴或定期缴纳社保费时限要求。为此,我市全力做好稳企业促复工工作,锚定就业大盘。她高兴地说:我在定州就业服务微网上看到了公司的招聘信息,就跟公司进行了联系,经过网络面试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市把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政策作为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加快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采取不见面审批,为企业提供温馨贴心服务。
累计为16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6.6万元,惠及职工12703人。收到首批稳岗返还资金的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宏伟说。日前,记者在雁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新建年水洗加工15000吨羽绒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厂房。
本报记者赵珍珍。实施容缺审批,对实体经济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缺少的一些非必要件,企业承诺按时补充完善材料后,先行办理审批手续。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目前正在打造雄安产业新城、北方汽车文化园、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22个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4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之一,河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区。
今年以来,我市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10项,总投资750亿元,今年19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7亿元,举办三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59个,总投资55.4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网上办理和微信预审机制,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0%、网上事项办理率达到9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到90%的三个90%目标。
开发完成定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取消事项12项,转变管理方式4项,调整审批时序10项,实行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申报资料,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70个工作日内。成功举办2019定州(廊坊)投资环境说明会,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额218.5亿元。同时,加强平台建设,市经济开发区整合6个园区(基地),规划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我市建立重点项目全程领办代办机制。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12339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龙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苦功、用实劲,项目数量、项目质量实现双提升。开展重点项目专题研究。专题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年底前开工的77个实体经济项目和43个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拉出清单,逐个分析并解决手续办理等一系列问题,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以项目建设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办理涉及改革企业登记681户。
提升准入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76户来我市发展的北京、天津企业办理了登记,提升了全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此外,允许北京、天津来我市发展的企业及我市企业在名称中使用京津冀字样作为区域特色字号或者行业限定语,允许其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提供优质服务,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同时,下大力开展送标准、送技术、下企业标准化服务活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申报省地方标准等制定工作。开设京津冀企业登记服务窗口,为京津产业向我市转移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京津企业迁移便利化。同时,推行审核合一登记审查制度,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受理,将驻厅窗口数量增加至6个,并添置了自助服务设备,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截至10月底,已为来我市发展的70户企业办理了迁移登记,保留了原企业的名称。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007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958件。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67444户,新增市场主体12150户,新增企业4085户。
今年以来,该局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支持创业创新,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
该局加大商标服务力度,对企业商标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梯队培育、跟踪服务,引导企业有效申报驰名商标。本报讯(记者马梦超)今年以来,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业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开设京津冀企业登记服务窗口,为京津产业向我市转移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京津企业迁移便利化。此外,允许北京、天津来我市发展的企业及我市企业在名称中使用京津冀字样作为区域特色字号或者行业限定语,允许其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
今年以来,该局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为76户来我市发展的北京、天津企业办理了登记,提升了全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报讯(记者马梦超)今年以来,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业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截至10月底,已为来我市发展的70户企业办理了迁移登记,保留了原企业的名称。
截至目前,共办理涉及改革企业登记681户。提供优质服务,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注册商标1007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3958件。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67444户,新增市场主体12150户,新增企业4085户。
支持创业创新,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同时,下大力开展送标准、送技术、下企业标准化服务活动,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申报省地方标准等制定工作。
同时,推行审核合一登记审查制度,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受理,将驻厅窗口数量增加至6个,并添置了自助服务设备,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该局加大商标服务力度,对企业商标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梯队培育、跟踪服务,引导企业有效申报驰名商标。提升准入便利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条,先后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设起国家级实验室、循环经济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
转型升级释放潜能做活创新主体有了园区提供的厂房和技术,企业发展如鱼得水。创业孵化、专业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投融资等应用服务渐趋多元,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76家,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动力,并荣获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荣誉称号。
如今,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市正朝着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目标飞速前进。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大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北京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河北旭阳高性能热塑性聚酰胺基复合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奖励资金。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12项具体工作措施,出台了《鼓励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重点涉及支持科创服务平台建设、扶持科技型企业扩张发展等19条具体补助扶持措施,形成了以政策体系为引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机制,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激发了全民双创热潮。